9728太阳集团办学历史悠久,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化学院系之一,历史可上溯至1907年四川高等学堂化学门与应用化学门的开办。经过110余年的历史积淀,化学学院已经成为国家布局西部的重要化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化学学院是国家首批研究生培养单位。1986年获得博士点,1999年获得化学博士授予权一级学科点,2000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的博、硕士点涵盖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绿色化学、化学生物学、放射化学等二级学科,2020年开始招收材料与化工工程硕士/博士,从基础到工程技术,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有机化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放射化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的“放射化学特殊学科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重要建设方向之一。2008年学院获准“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成为“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试点单位,2009年化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019年化学专业入选首批“强基计划”;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拔尖人才培养基地2.0”;化学专业(2019年)和应用化学专业(2022年)均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覆盖。四川大学化学学科2017和2022年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21年入选国家“关键领域急需发展学科”。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A-,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跃上新台阶。
川大化学弦歌不辍,源于历经岁月洗礼却历久弥新的精神根脉。四川大学化学学科建立以来,著名学者任鸿隽、张洪沅、张铨、刘为涛、鄢国森等曾在此任教。今天的川大化学正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198人,专任教师128人,其中正高92人,副高31人。学院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等国家级领军人才13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四青人才25人。学院形成了“高选择性的有机合成新反应与新策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院获评四川省2023年“最美教师团队”。
川大化学聚焦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把解决重大科学问题、重大技术和工程问题作为使命和追求。冯小明院士牵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烃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转化”获批立项,这是四川大学首个国家基础科学中心,也是西南地区获批的第一个基础科学中心。学院现建有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环境与火安全高分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环境保护环境催化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四川省机动车尾气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基地,牵头成立了四川大学-华为化学材料联合创新中心。学院建有1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绿色化学与技术学科引智基地、环境与火安全创新引智基地)。近十年,学院科研经费不断增加,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能力显著增强,2023年科研经费总量达到1.4亿元。学院形成了包括手性分子科学、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绿色有机合成化学、生物质转化化学、有机功能材料创制化学、环境友好的催化科学与技术、化学生物学、关键核素分离与核废物处理、超分子科学等特色研究方向,特别是在手性分子科学、无卤阻燃高分子材料等领域产生重要国际国内影响。
川大化学在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产业转化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近十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以及重要社会科技奖励20余项,包括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陈嘉庚科学奖-化学奖(1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项)、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项)。多位教师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包括国家杰出教学奖(新中国成立以来专门针对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最大重奖)、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1 项)、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 项)、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1项)、四川省杰出人才奖(2项)等。
化学学院具有优良的教学科研条件。学院建有综合化学实验室以及创新实验室组成的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化学专业实验室、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和仪器中心等实验室,科研实验室使用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全院拥有总价值超过3亿元的各类科学仪器和教学设备,为学生的系统实验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师生员工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近年来,学院在实践育人和双创育人方面成效显著,在科研创新大赛及活动中获国家级奖励40余项,包括“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2项和银奖3项。
川大化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明确了“厚基础、个性化、主动性、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思路,确立了“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与化学智慧、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目标,塑造国家栋梁,培育社会精英。学院年招收本科生330余人、硕士生约220人和博士生约140人。涓滴海涵,寸草春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化学学院为国家培养输送各类化学人才16197名,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学者和行业精英,如陈荣悌、肖伦、高士扬、陈芬儿、赵宇亮、蒙大桥、叶国安等院士。
110余载风雨历程,沉淀了川大化学的深厚底蕴,催化着莘莘学子的伟大梦想。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豪迈的步伐,把9728太阳集团办成一所受人尊敬、令人向往、育人成才、卓有建树的一流学院!
2025年接收推免生(含直博生)通知如下:
一、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身体健康,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应届本科毕业且获得本人所在学校的推荐免试资格。
3.顺利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二、接收专业、人数
我院相关招生专业可接收硕士推荐免试研究生和直博生。具体招生专业、人数等详情请查阅《四川大学2025年推荐免试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含直博生)。各学科招生人数为预计招生人数,实际招生人数会根据生源情况做适度调整。
三、申请、复试、录取程序
1. 即日起至9月25日23:59前,获得推免生资格且符合申请条件者进行预报名(如已参加我院2024年夏令营,不用重新注册,仍需使用夏令营账号密码进行预报名)。申请直接攻博的推荐生在“招生类型”一栏选择“直博生”。学院将对预报名同学组织面试,择优录取。
网址:https://yz.scu.edu.cn/xly/login/
2. 9月28日开始(此为预计时间,具体以教育部规定时间为准)获得推免生资格且符合申请条件者在须在 “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简称:“推免服务系统”)填报专业志愿。申请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在“招生类型”一栏选择“硕士”;申请直接攻博的学生在“招生类型”一栏选择“直博生”。
网址:https://yz.chsi.com.cn/tm
3. 考生需交验以下书面材料:
(1)学生证、第二代身份证复印件;
(2)其他各种能力证明材料(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单、获奖证书、本人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成果等)复印件;
(3)由政府设立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或四川大学校医院出具的体检报告。
(4)申请直接攻博的学生还需提交《四川大学2025年招收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申请表》。
以上(1)-(4)材料请按序合并成1个pdf文件,作为附件上传到四川大学预推免系统,纸质版寄到我院(体检报告可暂不提交,确定录取后再交纸质版)。材料交验可以与复试同时进行。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9728太阳集团106办公室 刘老师(收)
邮编:610064
4. 预计9月底开始,复试合格者需在“推免服务系统”及时点击待录取通知完成拟录取。
四、奖助学金
1.四川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完备,由国家奖助金和学校奖助金两部分构成。国家奖助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助金包括学校学业奖学金和学校“三助”岗位津贴。具体情况请详见《四川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方案》(修订)(详情参见我校研究生院官网)。
2. 学院设有多项社会奖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科研工作突出的学生。
五、咨询、联系方式
9728太阳集团教务办公室:刘老师,姜老师 028-85410765
六、举报受理渠道
电话:028-85412291,邮箱:chem@scu.edu.cn。
七、其他事项
1. 来自高水平院校且已经参加四川大学2024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并获得优秀营员者,取得保研资格且及时填报我校并响应相关通知的,即可被我校接收。
2. 申请人必须保证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若申请人提交的信息不真实或不准确,不予录取。
3.在入学报到时未获得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者,学校将取消其录取资格。
4.申请人目录查询、信息注册、上传照片、缴费、填报志愿、接收复试和待录取等都在“推免服务系统”上进行,已被四川大学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或直博生(含本硕博连读)的录取资格。
5.违规违纪者、学术不端者、诚信缺失者不予录取。已经拟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欢迎关注四川大学研招办微信公众号
9728太阳集团
2024年9月20日